一、钩端螺旋体病概况
钩端螺旋体病属于自然疫源性疾病,鼠类和猪是两大主要传染源。此病几乎遍布于全世界,在中国也广泛存在。受菌型不同以及对动物的感染力不一样,导致患病动物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急症多以体温升高、黄疽等症出现;慢性多是贫血、消瘦或者皮肤坏死。
潜伏期2~20天。因受染者免疫水平的差别以及受染菌株的不同,可直接影响其临床表现。
钩端螺旋体病临床表现
资料来源: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钩端螺旋体病流行病学
资料来源: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二、钩端螺旋体病发病数量及死亡情况
年1-8月中国钩端螺旋体病发病数量为例,死亡人数为1人;年中国钩端螺旋体病发病数量为例,死亡人数为2人。
-年8月中国钩端螺旋体病发病数量统计图
数据来源:疾病预防控制局,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年8月中国钩端螺旋体病死亡人数统计图
数据来源:疾病预防控制局,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年中国钩端螺旋体病发病率为0./10万,死亡率为0./10万;年中国钩端螺旋体病发病率为0./10万,死亡率为0./10万。
-年中国钩端螺旋体病发病率走势图
数据来源:疾病预防控制局,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年中国钩端螺旋体病死亡率走势图
数据来源:疾病预防控制局,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相关报告:华经产业研究院发布的《-年中国传染病检测行业发展趋势预测及投资规划研究报告》
三、钩端螺旋体病防治措施
当兽群发生本病时,立即隔离病兽及带菌兽,并及时进行治疗。彻底消毒被污染的水源、场地、栏舍及用具等,清除污水、淤泥、积粪及污染的垫草,消灭老鼠及吸血昆虫。家畜可紧急接种五联苗或三联苗,野生动物群中发病,也可试用上述疫苗,也可制作自家菌苗接种。对病兽及带菌兽要有专人护理,健康兽群要加强饲养管理,严格执行卫生防疫制度,保护与增强兽群的抵抗力。
平时应做好以下工作:1、消除带菌、排菌的各类动物(传染源),特别要注意灭鼠工作的开展。注意防止在动物的引进和外调时,通过病兽或带菌兽传播本病;
2、消毒和清理被污染的水源、淤泥、牧地、饲料、场舍及用具等,以防止本病的传染和散播。另外还要特别注意,所喂给的动物饲料是否已被该菌污染,或本来就是患病动物的组织或脏器,如发现有黄染,出血或坏死等肉类或其副产品,要煮熟后饲喂;
3、加强饲养管理、定期进行预防接种,严格执行卫生管理制度,以提高机体的特异性和非特异性抵抗力。
四、钩端螺旋体病治疗方法
钩端螺旋体是全身性疾患,多个脏器都受侵犯,因此采取抗菌特效治疗和支持性治疗的综合治疗,是治疗工作的重要原则。早诊断,早治疗。
1、抗菌素治疗:青霉素为首选。另外,四环素、多西环素等均有很好的疗效。
2、除抗菌治疗外,应重视对症治疗和支持疗法,根据具体情况及时采取有效措施。
华经情报网隶属于华经产业研究院,专注大中华区产业经济情报及研究,目前主要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包括传统及新兴行业研究、商业计划书、可行性研究、市场调研、专题报告、定制报告等。涵盖文化体育、物流旅游、健康养老、生物医药、能源化工、装备制造、汽车电子、农林牧渔等领域,还深入研究智慧城市、智慧生活、智慧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消费、新金融、人工智能、“互联网+”等新兴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