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年06期
作者:程兆康1,杨金山1,吕敏2,罗小三1*
单位:1.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应用气象学院;2.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
摘要
我国是畜禽养殖大国,也是兽用抗菌药物的生产和使用大国。兽用抗菌药的长期大量使用造成了环境污染、细菌耐药性增强、畜禽农产品安全风险增高等问题,危害人类健康。
本文综述了我国—年间兽用抗菌药的用量,分析了兽用抗菌药的使用现状及特征,发现—年兽用抗菌药物用量占兽用化学药品用量的比例在69.6%~74.1%之间,兽用抗菌药用量在年达到最大值,随后逐年降低。兽用抗菌药的主要使用类型以四环素类为主,以促生长为目的使用的抗菌药物以金霉素和土霉素为主。通过对不同食品中抗生素的残留情况进行分析发现,抗生素在牛奶、养殖鱼和蔬菜中的检出率为90.9%~%,且养殖鱼中喹诺酮类抗生素平均残留量为.13μg·kg-1,超出国家食品安全限量标准(μg·kg-1)。
本文同时总结了环境中抗生素残留情况及细菌耐药性的产生及其机制,探讨了抗生素大量使用对动物及人体健康的危害,最后分别从源头、使用、排放和修复等角度对抗生素污染防治提出管理建议和措施,以期助力抗生素污染控制。
展望:近年来,集约化畜牧业逐渐发展,肉食性产品产量不断提高,兽用抗菌药物的用量仍然很大。在当前无法全面禁止兽用抗生素的背景下,国家对部分促生长类抗菌药物使用的禁止及限制对减少抗生素投入使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使我国年兽用抗菌药物的用量逐渐趋于稳定。畜禽养殖抗生素的使用导致动物源性食品抗生素的残留,长期食用抗生素残留食品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环境中抗生素残留诱导的耐药基因的产生则给人类健康及医疗事业带来了潜在风险。
目前抗生素在人类医药和动物生产中的使用亟需加强管控。
首先,有关部门需要从使用源头对抗生素进行控制,有效指导养殖业科学用药,控制抗生素的使用量,避免通过饲料添加剂和饮水等形式滥用抗生素。建议有关部门对不同行业的抗生素消费情况以及全国抗生素耐药性水平进行全面调查和监测,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及标准并有效推行。丹麦和澳大利亚等国家已经采取法律手段进行抗生素的有效管理。年欧盟也全面禁止促进动物生长的抗生素饲料和添加剂,美国也于年宣布将用三年的时间禁止饲料中使用促生长抗生素。除不断完善监管制度以外,还可通过合适的抗生素替代品,如益生菌、益生元、有机酸等添加剂,来改善动物的肠道环境,提高动物肠道健康;也可通过改善动物饲养条件来降低感染的发生率,有效减少动物对抗生素的依赖;除此之外,还可开发兽用疫苗来减少兽用抗生素的使用。这些都是从源头控制抗生素用量的有效方法。
其次,有效阻断抗生素及耐药基因向环境中的输入,是减控抗生素及耐药基因污染的另一重要方式。施用畜禽粪便和污水灌溉是抗生素及耐药基因进入农田环境的主要途径,目前可通过在污水处理过程中采用专一的吸附剂去除污水中抗生素的残留;在施用粪便时采用好氧堆肥和厌氧发酵技术可大幅度降低粪便中的抗生素残留。此外,农业环保相关部门还应加强对养殖场畜禽粪便和污水排放指标的监测,制定出有关抗生素及耐药基因排放的限量标准,对抗生素及耐药基因的排放量进行有效监管,减少其向环境中的输入,从而降低其对环境的污染。
最后,还应加强抗生素的实验研究,深入机理层面探索环境中抗生素的吸附、降解行为。同时需不断完善抗生素环境风险评价模型和方法,探索交叉学科研究及跨部门协作机制,以解决抗生素污染问题。
责任编辑:郑庆祥
校对
审核:潘淑君王农
农业环境科学--推荐阅读畜禽养殖环境中抗生素抗性基因污染与扩散研究进展基于文献计量的畜禽养殖废弃物新污染物研究态势分析华北地区不同规模畜禽养殖场粪便中抗生素抗性基因污染特征农业环境科学农业环境科学(nyhjkx)依托《农业环境科学学报》《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两本核心期刊,服务于农业资源与环境领域,旨在搭建产学研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平台!——农业环保路,你我同行!篇原创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