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肝(fattyliver)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细胞内脂肪堆积过多的病变,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行为方式以及饮食结构的改变,脂肪肝的发病率正逐年明显上升且发病年龄日趋年轻化。脂肪肝一般分为酒精性脂肪肝和非酒精性脂肪肝两大类。通常脂肪含量超过肝脏重量的5%~10%时被视为轻度脂肪肝,超过10%~25%为中度脂肪肝,超过25%为重度脂肪肝。轻度脂肪肝多无临床症状,患者多在体检时偶然发现。中、重度脂肪肝可有食欲不振、疲倦乏力、肝区或右上腹隐痛等。疲乏感是脂肪肝患者最常见的自觉症状,但与组织学损伤的严重程度无相关性。
脂肪肝是怎样形成的?
目前认为脂肪肝的形成与以下因素有关。
1.肥胖
肝内脂肪堆积的程度与体重成正比。约30%~50%的肥胖者合并有脂肪肝,重度肥胖者脂肪肝病变率高达61%~94%。肥胖人体重得到控制后,其脂肪浸润亦随之减少或消失。
2.酒精
长期嗜酒者肝穿刺活检,75%~95%有脂肪浸润。
3.营养不良
营养不良导致蛋白质缺乏是引起脂肪肝的重要原因之一,多见于消化障碍摄或食不足,载脂蛋白合成减少,以致于甘油三酯积存肝内,形成脂肪肝。
4.快速减肥
过分节食、禁食或其他快速减轻体重的措施可引起脂肪分解在短期内大量增加,肝内谷胱甘肽(GSH)消耗过快,使肝内丙二醛和脂质过氧化物大量增加,损伤肝细胞,导致脂肪肝。
5.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中约50%可发生脂肪肝,其中以成年患者为多。因为成年后患糖尿病者有50%~80%是肥胖者。
6.药物
某些药物或化学毒物通过抑制蛋白质的合成而致脂肪肝,如四环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砷、铅、银、汞等。降脂药也可通过干扰脂蛋白的代谢而形成脂肪肝。
7.其他
结核、细菌性肺炎及败血症等感染时也可发生脂肪肝,病毒性肝炎患者若过分限制活动,加上高热量、高糖饮食,肝细胞内脂肪容易堆积;接受皮质激素治疗后形成脂肪肝。还有所谓胃肠外高营养性、中毒性脂肪肝、遗传性疾病引起的脂肪肝等等。
B超对脂肪肝的检出比较灵敏,主要依据肝血管的清晰度、超声衰减程度等对脂肪肝进行分级诊断,现已作为脂肪肝的首选诊断方法。
怎样预防脂肪肝?
1.适度运动
坚持体育锻炼,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如瑜伽、游泳、慢跑、快走、球类等运动。要从小运动量循序渐进逐步达到适当的运动量,促进体内脂肪的消耗。
2.平衡膳食
每日三餐调配合理,做到荤素搭配、营养平衡。足量的蛋白质能清除肝内脂肪。少吃肉食和油炸食品,控制脂肪的摄入量。
3.保持心情愉悦:俗语说:怒大伤肝。主动调节心情,不暴怒,少气恼,身心平衡、劳逸结合等也是相当重要的。
4.慎用药物
俗话说:是药三分毒。任何药物进入体内都要经过肝脏解毒,在选用药物时一定要慎重,,对肝脏有毒副作用的药物尽量不要用,避免肝脏的损害。
得了脂肪肝怎样治疗?
到目前为止,尚无防治脂肪肝的特效药物。一般的治疗方法如下:
(1)找出病因,有的放矢。营养过剩、肥胖者应严格控制饮食,使体重指数回复到24以内。长期大量饮酒者应戒酒或少饮酒。有脂肪肝的糖尿病患者应积极控制血糖水平。营养不良性脂肪肝患者应适当增加蛋白质和维生素的摄入。总之,去除病因才有利于治愈脂肪肝。
(2)调整饮食结构。控制总能量摄入,每餐吃七分饱。提倡低糖、低脂、高蛋白质、高维生素饮食。少吃肉食和油炸食品、少吃甜食(包括含糖饮料)。多吃青菜、水果(含糖量高的水果也应少吃)和富含纤维素的食物,优质蛋白如牛奶、鱼类、豆类制品等。
(3)增加运动量。促进体内脂肪消耗。应选择有氧运动,比如游泳、慢跑、快走、瑜伽、骑自行车打羽毛球、跳绳等,以运动时脉搏为~次/分钟,持续20~30分钟,运动后疲劳感于20分钟内消失为宜。
(4)适当补硒。能让肝脏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活性达到正常水平,对养肝护肝起到良好作用。
来源于:健康人生
编辑:姚雨责任编辑:王韦
邮箱:njyeah.net联系()“南京卫生”可为您提供在线预约挂号、专家在线咨询、医检报告查询、戒烟控烟等服务。点击大拇指为我们点赞哦!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