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到,如何顺应节气调养身体有约君送你

有约君说

小寒大寒、秋分处暑……

大自然四季更迭,

我们如何顺应自然的节律

去调养身体呢?

一年之计在于春,

在新春佳节到来之际,

有约君专门请来中医专家

为粉丝们送上一份

全年的养生月历。

医学指导/医院医院(医院)中医世家、副主任中医师邓聪

一月:小寒、大寒

养生关键词:养阴、滋补、防寒

“小寒”按顺序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十三个节气,也是腊月迎春中的一个节气。

“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之尾,也是冬季结束之季,隐隐之中已经可以感受到大地回春的迹象。一月人们开始忙着除旧饰新,腌制年肴,准备年货,因为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春节”就要到了。

中医认为,寒为冬季的主气,寒为阴邪,易伤人体阳气,寒主收引凝滞。养生原则是《黄帝内经》中的一句格言:“秋冬养阴”。但除了秉持“秋冬养阴”的养生原则之外,还应该注重养阳,正如中医强调的“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

冬季属肾,顺“天时”,养生的关键是“养肾防寒”。人体养生要随着冬季阳气潜藏,阴气盛极,万物活动趋向休止的规律,宜藏阳,藏精,养精蓄锐,为来春的生机勃发做准备。饮食宜“滋补”,民间有“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的说法。

仙灵椰子羊肉汤

仙灵脾30g,椰子1个,羊肉1斤,生姜3两,龙眼肉15g,红枣10枚,细盐少许。

新鲜羊肉,斩件,放入滚水中滚五分钟左右,捞起,用清水洗净,备用;椰子去壳,取肉,保留椰子浆水,洗干净椰子肉,切块,备用;仙灵脾、龙眼肉、红枣去核,分别洗净,备用;生姜洗净,刮去姜皮,切厚片,用刀背拍松,备用;瓦煲内放入适量清水,先用猛火煲至水滚,然后加入以上全部材料和椰子浆水,侯水再滚起,改用中火继续煲约三小时,加盐调味,即可饮汤吃肉。

有补益脾胃、补肾壮阳、补血强身的作用。适用于身体虚弱,精神不振,头晕目眩,耳鸣,耳聋,畏寒怕冷,手脚不温,心跳,失眠,小便频密,夜尿多,男子阳萎,女子宫寒,月经不调,不育不孕等症状。

身体燥热、感冒发热未愈、燥热咳嗽者不宜饮用。

二月:立春、雨水

养生关键词:春捂、养阳、护肝

“立春”位居二十四节气之首,表明春季从这一天开始。立春后,万物复苏,生机勃勃,一年四季从此开始了,“一年之计在于春”。

“雨水”指冰雪溶化成水,冬季过去,春天来临,天气转暖,万物复苏之季。雨水时节,正是春雨绵绵的季候,南方地区雨日与雨量均有明显增加。

此时冬去春来,气温开始回升,湿度逐渐升高,冷暖气团交替活动频繁,所以要做好“春捂”。

民间有句话“立春雨水到,早起晚睡觉”,说明人体经过秋冬养生,到了春天要顺应阳气生发,万物始生的特点,逐渐从“秋冬养阴”过渡到“春夏养阳”,注意保护阳气。因春属木,与肝相应,所以春季养生要“护肝”,保持心情舒畅,肝气条达。

杞子炖乳鸽

枸杞子15g,南枣4枚,羊肉1斤,生姜2片,乳鸽1只,细盐少许。

乳鸽,剖洗干净,去毛,去内脏,放入滚水中稍滚,捞起,备用;枸杞子、南枣去核、生姜去皮切片,分别洗净,备用;炖盅内放入适量清水,然后加入以上全部材料,隔水炖约三小时,加盐调味,即可饮汤吃肉。

有益肝、补血、明目的作用。适用于身体虚弱,手脚不暖,头晕头痛,眼花,耳鸣,精神疲乏,月经不调等症状。

身体燥热、感冒发热未愈者不宜饮用。

三月:惊蛰、春分

养生关键词:晚睡早起、省酸增甘

“惊蛰”是指春雷初响,惊醒蛰伏中的昆虫。这时节已经进入仲春,此时雨水渐多,是春播的有利时机。

“春分”的分,是过了一半的意思。“春分者,阴阳相平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说明春分以后天气处于阴阳、昼夜相对平分状态。

春天,人们常感到困乏无力,昏沉欲睡,早晨醒来也较迟,民间称“春困”。

《黄帝内经》曰:“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拨发缓行,以便志生……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即春天万物复苏,应晚睡早起,散步慢行,使精神愉悦、身体健康。饮食“春日宜省酸,增甘,以养脾气”,中医认为春应肝,肝气旺可伤脾,故饮食要注意多食甜,少食酸以养脾。

淮杞煲老鸽

淮山15g,枸杞子15g,红枣4枚(去核),老鸽1只,生姜2片,细盐少许

老鸽,剖洗干净,去毛,去内脏,放入滚水中稍滚,捞起,备用;淮山、枸杞子、红枣去核、生姜去皮切片,分别洗净,备用;瓦煲内放入适量清水,先用猛火煲至水滚,然后加入上述全部材料,改用中火煲三个小时左右,加盐调味,即可饮用。

有健脾、养肝、补血的作用。适用于体质虚弱,四肢无力,头晕眼花,心慌气短,面黄肌瘦等症状。

感冒发热者不宜饮用。

四月:清明、谷雨

养生关键词:户外活动

“清明”在节气上代表天清地明,自古以来,便是中国人祭祖扫墓的日子,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唯一俗演为节日的节气。

“谷雨”是春季最后的一个节气,有“雨生百谷”之说。是春季将尽、夏季将至的季节,池塘里的浮萍开始滋生,春茶也在这个时节前后采收。此时,给人一种万物生长、蒸蒸日上的景象,天气温和,雨水明显增多,对谷类播种后的生长、发育作用很大。

四月,天气逐渐转暖,人们经过寒冬收敛之季,此时应顺应自然生机,走到户外去踏青,增加室外活动。在这个季节中,应以补肾肝、调节阴阳虚实为主。

核桃灵芝煲乳鸽

核桃肉2两,紫灵芝1两,蜜枣6枚,老鸽1只,细盐少许。

乳鸽,剖洗干净,去毛,去内脏,放入滚水中稍滚,捞起,备用;核桃肉(保留红棕色外衣)、紫灵芝、蜜枣,分别洗净,备用;瓦煲内放入适量清水,先用猛火煲至水滚,然后加入上述全部材料,改用中火煲三个小时左右,加盐调味,即可饮用。

有益脏腑、强身体的作用。适用于气血虚弱,头晕眼花,腰膝酸软,失眠,记忆力下降等症状。

伤风感冒、发热者不宜饮用。

五月:立夏、小满

养生关键词:清热利湿

“立夏”是夏季的第一个节气,代天气转暖,温度升高,炎热的夏季即将到来,一般雨水较多,万物进入生长旺季。

“小满”夏季的第二个农历节气,标志着炎热的夏季正式开始,各种植物、农作物到了旺盛生长期。此时,不仅天气炎热,而且雨水也开始增多,预示着潮湿、闷热的天气即将到来。

中医认为“夏属火,其性热,通于心,主长养,暑邪当令”。故立夏之后要以养心为主,并顺应夏季自然界阳气渐长、阴气渐衰,注意养护阳气,避免炎暑盛夏的“贪凉坏习惯”损伤阳气。同时,中医认为“暑多夹湿”,且“湿”始于小满,贯穿于整个夏季,故要兼顾清热利湿。

云苓白术鲫鱼汤

云苓50g,白术15g,鲫鱼1条(1斤左右),陈皮1角,细盐少许。

云苓、白术、陈皮分别清水洗净放入瓦煲内,加入适量清水,先用猛火煲至水滚,然后加入已劏洗干净预先煎香两面的鲫鱼,改中火继续煲一个半小时左右,加盐调味,即可饮用。

有健脾、益气、祛湿的作用。适用于夏天内湿结滞,精神疲倦,头目重坠,胃口欠佳,口淡无味等症状。

身体燥热发烧之人不宜多饮用。

六月:芒种、夏至

养生关键词:疏肝养心

“芒种”气候炎热,雨水增多,湿度变大,地处南方的广东进入阴雨连绵的梅雨天,空气非常潮湿,天气异常闷热,各种物品容易发霉,又被称为“霉雨”季节。

“夏至”以后,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较高。在很多地方,“夏至”这天中午,有吃“过水面”的习俗,意为防暑降温。

此时,气温高湿度大,湿热弥漫在空气中,人们常感到胸闷、心悸,精神不振,全身乏力,偏于“懒散”。

《黄帝内经》曰:“夏三月……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人们应早点起床,以顺应阳气的充盛;晚些入睡,以顺应阴气的不足;夏季多阳光,不要厌恶日长天热,要适当活动,以适应夏季的养长之气;精神上注意舒肝养心,保持轻松愉快。

扁赤小豆节瓜汤

炒扁豆50g,赤小豆50g,节瓜1斤,田鸡4只或瘦肉4两,陈皮1角,细盐少许。

炒扁豆、赤小豆、陈皮分别清水洗净放入瓦煲内,加入适量清水,先用猛火煲至水滚,然后加入已去皮切块的节瓜、劏洗干净的田鸡或瘦肉,改中火继续煲一个半小时左右,加盐调味,即可饮用。

有健脾祛湿、清热解暑的作用。适用于夏日精神疲乏,手脚无力,食欲不振,小便不畅。

肾气虚、小便频密之人不宜多饮用。

七月:小暑、大暑

养生关键词:健脾祛湿

七月进入中医所说的“长夏”时候,从二十四节气来说,包含有“小暑”和“大暑”两个节气。

“小暑”天气已经很热,但还不到最热的时候,故称“小暑”。但小暑时节,地处南方的广州温度平均已在30摄氏度以上,有热浪袭人之感。

“大暑”是夏季的最后一个节气,也是最炎热的一个节气,同时,也是雷阵雨最多的季节。此时,暑气最重,最易挟湿,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日子。

“长夏主湿,脾主长夏”,脾喜燥恶湿,湿为阴邪,易阻碍气机,损伤阳气,导致脾阳不振,运化无权,从而使湿邪滞留,损伤脾胃,此时节应注意健脾祛湿。人们在炎热七月工作劳动时,易感到心烦不安,疲倦乏力,此时要注意劳逸结合,保护人体的阳气,以符合“春夏养阳”的原则。

木棉豆花汤

木棉花30g,南豆花15g,炒扁豆50g,红萝卜1条,瘦肉半斤,陈皮1角,细盐少许。

木棉花、南豆花、炒扁豆、陈皮分别清水洗净放入瓦煲内,加入适量清水,先用猛火煲至水滚,然后加入红萝卜、瘦肉,改中火继续煲一个半小时左右,加盐调味,即可饮用。

有健脾祛湿、清热解暑的作用。适用于夏日精神疲乏,手脚无力,食欲不振,小便不畅等症状。

身体虚弱之人不宜多饮用。

八月:立秋、处暑

养生关键词:清燥润肺

“立秋”是秋季的第一个节气,意味着秋天的开始,万物进入成熟收获的季节。此时,天气逐渐转为早晚较凉,但由于伏天还没到尽头,暑气尚未消失,故白天仍旧热浪袭人。

“处暑”表示夏天即将结束,暑气渐隐,天气转凉。中医将这段时期称之为“长夏”。我国东北、华北、西北已开始进入秋季,但地处华南的广州,暑热天气还会延长一段时间,人们还会感受到“秋老虎”的余威。

中医认为秋主燥,属金通肺,肺为娇脏,燥易伤肺,故“秋燥症”以“肺燥”多见。八月,仍处于夏秋之交的季节过渡期,人体容易逐渐出现“秋乏”的症状。此时早晚温度逐渐拉大,秋风秋雨渐多,气候多变,最易引起呼吸系统疾病,故有“多事之秋”之说,要注意清燥润肺。

杏仁雪梨响螺汤

南杏15g,北杏(去皮去尖)15g,雪梨2个,响螺1只,陈皮1角,细盐少许。

响螺去壳取肉,洗净,切片,备用;雪梨去蒂、去心、去核,切块,备用;南杏、北杏、陈皮分别清水洗净,备用。瓦煲内加入适量清水,先用猛火煲至水滚,然后放入上述全部材料,改中火继续煲一个半小时左右,加盐调味,即可饮用。

有清热气、润肺燥、止咳除痰的作用。适用于身体燥热,口干鼻燥,干咳无痰,或咳痰带血丝,流鼻血,大便秘结等症状。

脾胃虚寒,咳嗽痰多清晰之人不宜多饮用。

九月:白露、秋分

养生关键词:养阴生津

“白露”标志着炎热的夏天将过,而凉爽的秋天已经到来了。此时,进入中医秋季养生的“中秋”时期,其特点是中秋炎热,气候干燥。

“秋分”已经真正进入到秋季,是昼夜时间相等的节气。古云:“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此时养生应本着阴阳平衡的规律,使机体保持“阴平阳秘”,维持身体的平衡。

《黄帝内经》曰:“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起居应早睡以顺应阳气的收敛,早起使肺气得以舒展,且防收敛太过。秋天万木凋谢,人们容易产生“悲秋”,此时要培养乐观情绪,保持神志安宁。

秋季燥邪当令,易伤肺气,故九月养生防秋燥非常关键,饮食应以润肺清燥、养阴生津为宜,并可适当服用宣肺化痰、滋阴益气的食材。

雪梨甘蔗粥

雪梨2个,甘蔗1斤,粘米适量,细盐少许。

甘蔗斩成小段,劈开边,用清水洗干净,放入榨汁机内榨取蔗汁,备用;雪梨去蒂、去心、去核,切块,备用;粘米清水淘洗干净,放入瓦煲内,加入适量清水和甘蔗汁,先用猛火煲至水滚,然后改中火继续煲至粘米开花成稀粥,再放入雪梨,继续煲三十分钟左右,加盐调味,即可食用。

有清热化痰、生津润燥的作用。适用于咳嗽黄痰,喉咙沙哑,唇干舌燥,口腔溃疡,烟酒多等症状。

身体虚寒,咳嗽痰涎清晰之人不宜多饮用。

十月:寒露、霜降

养生关键词:养阴、保暖

十月预示着秋天即将结束,冬天将要来临。这时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气温继续下降,北方早晚气温已很凉,而西北高原已提前进入了冬季。民间有“白露白花花,寒露添衣裳”之说。

“霜降”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也是由秋入冬的过渡节气,中医称此时为“晚秋”,天气将进一步转凉,昼夜温差加大,气候干燥。

中医认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秋季必须保养体内阴气,当气候变冷时,正是人体阳气收敛,阴精潜藏于内之时,故应以保养阴精为主。十月冷暖空气交错频繁,气温变化大,是呼吸系统疾病易发或加重的季节,人们应重视预防、保暖。

山药百合大枣粥

山药90g,百合40g,大枣15枚(去核),薏苡仁30g,大米适量,细盐少许。

将山药、百合、大枣去核、薏苡仁、大米,清水洗净,备用;将上述材料放入瓦煲内,加入适量清水,先用猛火煲至水滚,然后改中火继续煲至大米开花成稀粥,加盐调味,即可食用。

具有具滋阴养胃、清热润燥的作用。适用于口干,少痰,咳嗽,容易腹泻,头晕,乏力等症状。

十一月:立冬、小雪

养生关键词:保护阳气、适当进补

“立冬”是冬季的第一个节气,意味着要正式进入冬季。“立,建始也,冬,终也,万物收藏也”,立冬的特征是阳气潜藏,阴气盛极,草木凋零,蜇虫伏藏,万物活动趋向休止,渐进入冬眠状态。此时由于地表还贮存一定的热量,故一般不会太冷,但气温逐渐下降。在晴朗无风之时,还会出现温暖舒适的“小阳春”天气。

“小雪”节气,天气逐渐变冷,虽然北方地区开始下雪,但雪量较小,夜冻昼化。而南方地区则要晚两个节气,因北面有秦岭、大巴山屏障,阻挡冷空气入侵,仍“冬暖”明显。

《皇帝内经》曰:“冬三月,此谓闭藏…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去寒就温……”。起居宜早睡晚起,不要扰动阳气而破坏人体阴阳转换的生理机能。但晚起并非赖床不起,而应以太阳升起的时间为度。同时,保持精神情绪的安宁,使体内的阳气得以潜藏。立冬后气温低,人体容易受到寒气侵扰,此时防病首要归避寒冷。

立冬后天气逐渐转寒,自然界表现为阴盛阳衰,寒为阴邪,易伤人体阳气,此时要注意保护阳气。冬天是肾主令之时,肾主闭藏,元阳根于肾。因此,此时饮食养生宜适当进补,以养阳、藏阳,补肾藏精,促使体内阳气的升发。

羊肉粥

羊肉4两,龙眼肉15g,粘米适量,细盐少许。

新鲜羊肉,斩件,放入滚水中滚五分钟左右,捞起,用清水洗净,备用;龙眼肉清水洗净,备用。粘米用清水淘洗干净,放入瓦煲内,加入适量清水,先用猛火煲至水滚,然后放入羊肉和龙眼肉,改中火继续煲至粘米开花成稀粥,加盐调味,即可食用。

有健脾开胃、补益气血的作用。适用于身体虚弱,气血不足,恶寒怕冷,精神不振,腰膝酸软等。

感冒发热不宜食用。

十二月:大雪、冬至

养生关键词:固本培元、补阳强身

相对于小雪而言,“大雪”是个比小雪更加严寒的节气。

“冬至”这一天白昼最短,夜晚最长,过了冬至,白大就会一天天长起来。冬至是个非常重要的节气,民间历来都很重视,有“冬至大如年”之说。

《易经》有“冬至阳生”的说法,意思是从冬至开始,阳气又慢慢地回升,这是因为节气运行到冬至这一天,阴极阳生,此时人体内阳气蓬勃生发,最易吸收外来的营养,而发挥其滋补功效。冬至阳气刚刚在体内萌生,因此,是固本培元、补阳强身的关键时节,是人体养精蓄锐的最佳时段。正如俗话说:“秋冬进补,开春打虎”。

阿胶炖水鸭

阿胶30g,水鸭1只,陈皮1角,细盐少许。

水鸭劏洗干净,去毛,去内脏,放入滚水中滚五分钟左右,捞起,沥干水,备用;阿胶打碎,备用;陈皮清水洗净,备用。将水鸭和陈皮放入炖盅内,加入适量清水,盖上炖盅盖,放入锅内,隔水炖四个小时左右,取出水鸭(斩件上碟做菜)和陈皮,放入阿胶,继续加火炖融阿胶,加盐调味,即可饮用。

有补血养颜、滋阴补益的作用。适用于血虚,面色萎黄,精神不振,头晕目眩,虚不受补,妇女月经不调,月经过多等。

腹泻之人不宜食用。

本期医学指导

邓聪

中医世家,副主任中医师。广东省中医师承导师;香港中医师公会会务顾问,香港白鹤体育总会医事顾问;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肾病分会理事;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肾衰竭专业委员会委员。

擅长:中西医结合诊治内科、妇科、儿科常见病和多发病,尤善中医养生、治未病,对病后调理、慢性疲劳运用“中医传统疗法”调治。

获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副主编及参编著作4部,承担及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课题6项,在专业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

出诊时间:医院医院每周二、三、五全天

编辑/黎蘅李津

通讯员/黄月星魏星

图片来自网络

了解近期热点文章

“年廿八,洗邋遢”别忘了这些卫生死角

六类人可偷懒

在家里发现TA,你分分钟多了蚊!

过节吃太多?三款食方帮你消消食

每逢佳节胖三斤,这个“魔咒”怎么破?

邓铁涛养生秘密大公开

国医大师一天的作息时间表是这样的……

H7N9卷土重来已有两例死亡,春节还能愉快地吃鸡吗?

露龈笑四环素牙什么的没办法解决?你太小看现在的美牙技术了

有约微课

吸烟、熬夜?这些习惯会让卵巢“早衰”

老人腰腿痛千万不要忍,有这镇痛十招帮到你

当心“癌从口入”!这些癌症跟吃有关

还在说自己“脸盲”?“目中无人”是种病你知道吗

回复以下关键词

即可了解相关热点文章:

吃货营养课堂

素食

食品安全

汤谱

补钙

补血

养生

秋燥

膏方

药膳

八段锦

天炙

药材

拔火罐

食疗

体质

腰椎管狭窄

颈椎病

骨质疏松

脱臼

食肉菌

超级细菌

淋巴瘤

口腔溃疡

伤口护理

常用药

产检

体检

医保

感冒

近视

胃炎

中风

痛风

白血病

戒烟

血压高

胃癌

肠癌

打嗝

肿瘤

乳腺癌

产检

二孩

坐月

多囊卵巢

母乳

不孕

男科

多动症

手足口病

宫颈癌疫苗

瑜伽

马拉松

更年期

老年痴呆

求医指引

名医大讲堂

脱发

备孕

急救

[近期热点活动]感动瞬间

最美笑容

也欢迎您在后台留言自己感兴趣的主题,

我们将按需不断更新内容!么么哒~

赞赏

长按







































治疗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甲氧苄啶片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engzhouseo.net/zzbx/4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