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痤疮为什么容易反复

痤疮是一种毛囊皮脂腺单位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各年龄段人群均可患病,以青少年发病率为高。

病因发病机制

痤疮发病机制仍未完全阐明。遗传、雄激素诱导的皮脂大量分泌、毛囊皮脂腺导管角化、痤疮丙酸杆菌繁殖、免疫炎症反应等因素都可能与之相关。部分患者的发病还受遗传免疫、内分泌、情绪及饮食等因素影响。

毛囊皮脂腺作为皮肤独立的内分泌组织,受性激素调控。青春期后体内雄激素水平增高或雄、雌激素水平失衡可使皮脂腺增大及皮脂分泌增加。皮脂为毛囊内痤疮丙酸杆菌等微生物的生长提供油脂及厌氧环境,痤疮丙酸杆菌可水解皮脂中的甘油三酯为游离脂肪酸,刺激毛囊导管处角质形成细胞增殖与角化过度,后者使皮脂排泌受阻,当皮脂角质栓等堆积在毛囊口时即形成粉刺。

此外,痤疮丙酸杆菌产生的一些低分子多肽不仅可趋化中性粒细胞产生水解酶,还可通过激活角质形成细胞和皮脂腺细胞TOLL样受体,使TLR2、TR4表达增加,调节a及TN等促炎症因子产生,引起下游系列级联反应。炎症反应使毛囊壁损伤破裂,各种毛囊内容物溢入真皮引起毛囊皮脂腺单位周围炎症,出现从炎性丘疹到囊肿性损害的系列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痤疮分级

多发于15~30岁青年男女,皮损好发于面颊、额部,其次是胸部、背部及肩部,多为对称性分布常伴有毛孔粗大和皮脂溢出。各型皮损包括毛囊口处的粉刺、炎性丘疹、脓疱以及结节、囊肿及癜痕等。

皮损初起多为与毛囊一致的圆锥形丘疹,如白头粉刺(闭合性粉刺)及黑头粉刺(开放性粉刺)前者为黄色皮脂角栓,而后者系脂栓被氧化所致;皮损加重后可形成炎丘疹,顶端可有小脓疱;继续发展可形成大小不等的红色结节或囊肿,挤压时有波动感,甚至可化脓形成脓肿破溃后常形成窦道和瘢痕。本病一般自觉症状轻微,炎症明显时可有疼痛。痤疮病程慢性时轻时重,多数患者病情至中年期逐渐缓解,部分可遗留红色印记和色素沉着、肥厚性或萎缩性瘢痕。

痤疮分级(强调皮损的性质,不考虑皮损的数量):

Ⅰ级(轻度):仅有粉刺。

Ⅱ级(轻至中度):除粉刺外还有炎性丘疹。

Ⅲ级(中度):除有粉刺、炎性丘疹外还有脓疱。

Ⅳ级(重度):除有粉刺、炎性丘疹及脓疱外还有结节、囊肿或瘢痕。

痤疮除上述Ⅰ~Ⅳ级表现外,尚有许多特殊类型。聚合性痤疮属较严重类型,为严重结节、囊肿、窦道及瘢痕,好发于男性青年;暴发性痤疮指少数患者病情突然加重,并出现发热、关节痛、贫血等全身症状。

化学诱导性痤疮包括药物、非药物因素。药物性痤疮的相关药物包括皮质类固醇、精神类药物、卤素药物、分子靶向药物等,以炎性皮损为主要表现;非药物因素包括矿物油类、卤素化合物、化妆品、香烟等,以粉刺多见。

根据青年男女,发生在颜面前胸和背部,临床表现为粉刺、丘疹、脓疱、结节及囊肿,对称分布等特点可以诊断。

本病应注意与玫瑰痤疮、颜面播散性粟粒性狼疮等进行鉴别。

预防治疗

治疗原则主要为去脂、溶解角质、杀菌、抗炎及调节激素水平。

一般治疗

选择清水或合适的洁面产品,去除皮肤表面多余油脂、皮屑和细菌混合物,但不能过分清洗,注意控油保湿,外用温和滋润乳。忌用手挤压、搔抓皮损。适当限制可能诱发或加重痤疮的高升糖指数食物及牛奶的摄入,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熬夜。

外用药物治疗

1、维A酸类:包括第一代异维A酸和第三代维A酸乳膏。初期使用会出现局部刺激反应,如红斑、脱屑,紧绷和烧灼感,应低浓度或小范围避光使用。

2、过氧化苯甲酰:外用后可缓慢释放出新生态氧和苯甲酸,具有杀灭痤疮丙酸杆菌、溶解粉刺及收敛作用。可配制成不同浓度的洗剂、乳剂或凝胶,少数患者皮肤会出现轻度刺激反应,建议可从低浓度及小范围开始试用。

3、抗生素:夫西地酸乳膏、红霉素软膏、林可霉素和克林霉素及氯霉素等外用制剂。

4、壬二酸:对炎症及粉刺均有治疗作用,还可减轻炎症后色素沉着。可配成15%-20%霜外用。其不良反应为局部轻度红斑与刺痛。

5、二硫化硒:2.5%二硫化硒洗剂具有抑制真菌、寄生虫及细菌的作用,可降低皮肤游离脂肪酸含量。

6、其他药物:5%~10%硫黄洗剂和5%~10%的水杨酸乳膏或凝胶具有抑制痤疮丙酸杆菌和轻微剥脱及抗菌作用。

系统药物治疗

1、抗生素首选四环素类如多西环素、米诺环素等,不能使用时选择大环内酯类如红霉素、阿奇霉素、克拉霉素等。

2、异维A酸:异维A酸可抑制皮脂腺脂质分泌、调节毛囊皮脂腺导管角化、改善毛囊厌氧环境、抗炎和预防瘢痕形成等作用适用于结节囊肿型痤疮、伴皮脂溢出过多、其他方法疗效不佳的痤疮以及暴发性痤疮和聚合性痤疮。本药可致口唇发干、脱屑、血脂升高等,另有致畸作用,育龄期男女服药期间应避孕,停药三个月后方可怀孕。

3、抗雄激素药物:适应于伴高雄激素表现的女性患者。常用药物包括避孕药及螺内酯。

4、糖皮质激素:聚合性痤疮和暴发性痤疮可适量使用泼尼松,对严重的结节或囊肿性痤疮可辅助选用皮损内类固醇激素注射。

光疗

使用LED蓝光或红光治疗轻、中度皮损;光动力疗法外用5氨基酮戊酸(ALA)富集于毛囊皮脂腺单位,加照红光适用于重度痤疮;强脉冲光和脉冲染料激光用于消退痤疮红色印痕;非剥脱和剥脱性点阵激光治疗痤疮瘢痕。

辅助治疗

可用粉刺挤压器将粉刺内容物挤出;近年化学剥脱疗法用于助治疗,常见剥脱剂包括:果酸、水杨酸、羟基乙酸、essner溶液、间苯二酚和三氯醋酸。

共情

1、确认痤疮患者的身体和精神疼痛,并确认其合理性。

2、与平常相比,当皮肤上出现新的痤疮病症时,人们要花更多的时间在常常患者的心理发展上,感同身受,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engzhouseo.net/jbgs/8002.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