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赶考成绩单以前病了就是四环素土

桦甸发布

辉发河周末有态度/有温度/有深度

《生命线的守护》

数说新中国:

“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新中国成立70年来,居民人均预期寿命从35岁提高到77岁,孕产妇死亡率从/10万下降到18.3/10万,婴儿死亡率从‰下降到6.1‰。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覆盖城乡居民的卫生服务体系日益完善,我国医疗技术能力和医疗质量水平实现‘双提升’。”

过去,女人生孩子是过“鬼门关”

卢美娟:“无创还是羊水穿刺?”

护士:“唐筛和无创都是基本检查,国家都是免费的……”

河北,石家庄。这是最寻常的一个初秋上午,最寻常的一次例行产检。36岁的卢美娟刚过了怀孕三个月的“保密期”,朋友、同事陆续得知她第二次当妈妈的好消息。母亲王建华始终挽着女儿的胳膊,又像是扶着。牵肠挂肚总难免,但看着眼前的诊室,王建华更多的是感叹,上世纪五十年代,自己的母亲生下她和五个姐弟,简直是九死一生。

王建华:“她们那个年代也没有接生婆,是家里的婶婶、大妈给接生,平时用的剪刀拿过来就给孩子剪脐带。生孩子不是在床上,弄上(土)坯,铺上凉席,在地上接生。”

过去,妇女产子只有接生婆接生

所谓“鬼门关”,不是虚指。直到年王建华生下女儿,她所在的河北冀州西王镇高庄村,还是靠接生婆接生。

王建华:“现在去了后做B超,我们那个年代没有,就是叫接生婆给摸摸胎位正不正。到了快生时,把接生婆接到家里……害怕也不顶用啊。”

年,卢美娟1岁,住院分娩开始在全国推广。到年,孕产妇的死亡率比新中国成立初期下降了94%。目前,我国产妇住院分娩率已达99.8%,产前检查得到普及,生育全程医疗保健服务持续推广。对于卢美娟这一代,新生儿健康与否不是碰运气,而在《母子健康手册》里每个产前检查的节点和项目里。

卢美娟:“我这次就是想要申请无痛分娩,生我们老大的时候是有导乐的,护士可以帮助我们缓解紧张情绪,现在有了无痛分娩不是更好嘛……”

曾经,生病了“扛”比“药”更管用

电影《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

医生:“郝书记,药只有20支,如果明天天亮前,还拿不到大量的二巯基丙醇,61个病人就得死亡。”

郝书记:“立刻派人到运城去找,到临汾去找,到附近各地去找……”

上世纪60年代末,黑龙江省五常县拉林镇老营屯只有一位赤脚医生。十来岁的毕会玉时而和医生相见,但童年记忆里,“扛”比“药”更管用。

毕会玉:“感冒了给你整点姜水,出点汗,被窝一捂,捂出汗来,好就好了,不好就挺着吧。要是感冒实在不好了,给你整两片退烧药吧,没啥药名,放到纸里一包就回来吃吧。”

乡间的赤脚医生

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计,看病的“老三样”是一代人的共同记忆。年被称为“医改元年”,这一年,“赤脚医生”退出历史舞台,通过考试、考核的“乡村医生”上岗,在各个乡镇卫生所挂牌出诊。毕会玉有了孩子,也有了更多和医生打交道的经历。“划伤就用紫药水、咳嗽就吃甘草片、消炎还有四环素”,这是那个年代的育儿常识。

毕会玉:“有次晚上孩子发烧,医院给你急的,真的都急得脑门直冒汗。医院大夫都不多,值班就这一个,也不分科室,哪有分内科,外科、这个科、那个科的,没有。那时一有点炎症,热了退不下去,就给整点四环素、土霉素、黄连素、链霉素。当时吃完没事,就是七八岁、十来岁后牙就发黄发黑,四环素牙。”

四环素牙

世界最大、覆盖率98%的医疗保障网

让百姓买得到药、买得起药

截至年末,我国已有医疗卫生机构99.7万个,卫生技术人员万人,医疗卫生机构床位万张,覆盖城乡居民的卫生服务体系日益完善。

毕会玉:“去年住院体检就跟网络挂的号,医院去先排队。结果就给孩子发手机里,孩子就能看到。医院吗?现在就是条件改善了,不等有病再去看,一年要做个体检嘛。”

在这张世界规模最大、覆盖率达98%、惠及超过13亿人的基本医疗保障网里,能买到药、买得起药,是每个人最朴素的需求。

纪录片《人间世》:

闫宏微:“病了以后才发现,黄金算什么?随便一个什么靶向药都比黄金贵。昨天发了一个什么新药,一个疗程是16万5千元。”

伴随医疗纪录片《人间世》的热播,与乳腺癌抗争至最后一刻的“80后”女教师闫宏微,连同抗癌药的天价,引发无数陌生人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engzhouseo.net/jbgs/50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