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伯特气单胞菌病,高温易发该如何有效

北京治疗白癜风哪里医院好 https://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舒伯特气单胞菌(Aeromonasschubertii)已逐渐成为重要的人、兽、鱼共患致病菌。近年来,舒伯特气单胞菌感染引起的内脏类结节病在养殖鳢科鱼类中较为流行,严重危害鳢养殖业的健康发展,也对畜牧养殖业和人类健康造成潜在的威胁。

本文对舒伯特气单胞菌的分类、生物学特性、致病性及检测技术等进行综述,并对舒伯特气单胞菌病的有效防控提供参考。

菌种简介

舒伯特气单胞菌又称舒氏气单胞菌,为革兰氏阴性细菌。气单胞菌属属于气单胞菌科,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可从水源、土壤以及人的粪便中分离。舒伯特气单胞菌是一种人兽和鱼共患病病原,可引起人类和动物肠炎、败血症、食物中毒和坏死性筋膜炎等多种疾病。作为一种条件致病菌,舒伯特气单胞菌也可感染鳖、淡红墨头鱼、虹鳟引起大量死亡的报道。

近10年来,舒伯特气单胞菌引起的内脏类结节病在养殖鳢科鱼类中大量暴发,对鳢养殖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罗非鱼也有感染舒伯特气单胞菌引起死亡的报道。这表明舒伯特气单胞菌正逐渐成为养殖鱼类的常见病原菌,对我国的水产养殖业,乃至畜牧业和人类健康都造成潜在的危害。

分类地位

根据气单胞菌无运动能力可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非运动性嗜冷气单胞菌,最适生长温度为22℃~25℃,如杀鲑气单胞菌,该菌是鲑鳟鱼类和一些重要经济鱼种(如大菱鲆和鲤鱼等)疖疮病、败血症和皮肤溃烂病的主要病原菌;

另一类是运动性嗜温气单胞菌,最适生长温度是28℃~37℃,如嗜水气单胞菌和维氏气单胞菌等病原菌能够危害几乎所有的淡水鱼类,引起的疾病主要有细菌性败血症、细菌性肠炎、竖鳞病和打印病等,每年给我国水产养殖业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

后肾分离到的疑似致病菌菌落(图片来源鱼顺快讯)

生物学形态

舒伯特气单胞菌呈短杆状,两端钝圆,直形或略弯。革兰氏染色阴性,无芽孢。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可见其大小多在(0.3~0.8)μm×(1.2~2.2)μm,具有极生单鞭毛,运动极为活跃。

药物敏感性

舒伯特气单胞菌的敏感药物包括四环素、强力霉素、麦迪霉素、乙酰螺旋霉素、罗红霉素、妥布霉素、壮观霉素、庆大霉素、新霉素、链霉素、头孢噻吩、氯霉素、氟苯尼考、萘啶酮酸、左氟沙星、诺氟沙星、恩诺沙星、利福平、复方新诺明等,对青霉素、氨苄西林、卡那霉素、林可霉素、克林霉素等药物耐药。

近年来,随着大量抗生素药物在水产养殖中的广泛使用,鱼源舒伯特气单胞菌耐药性有增加的趋势。鳢源舒伯特气单胞菌对氧四环素、卡那霉素、壮观霉素和妥布霉素等药物敏感;但也有研究表示鳢源舒伯特气单胞菌对四环素、卡那霉素和妥布霉素等药物耐药,鳢源舒伯特气单胞菌对四环素、氨基糖苷类和大环内酯类等多种药物均耐药,表现出8重耐药特征。

国内外流行现状

舒伯特气单胞菌可引起病人伤口感染并出现坏死性筋膜炎,也是人类腹泻的重要致病菌,有报道在引起食物中毒的样品和腹泻患者的肠道、大便中分离到该菌,也有报道食用携带舒伯特气单胞菌的生鱼片导致食物中毒事件。

该菌会引起鳖腐皮病,病鳖症状为四肢、颈、背甲部溃烂,皮下有脓性分泌物和渗血点,死亡率较高。

红墨头鱼

该菌感染会导致淡红墨头鱼大量死亡,病鱼表现为体表两侧出现明显白斑或溃疡斑,鳃盖、腹水、肠道、肝脏等出血。

虹鳟

此外,也有不少舒伯特气单胞菌引起虹鳟体表溃烂和出血性败血症的报道。

鳢科鱼类

该菌感染引起的内脏类结节病在养殖鳢科鱼类中流行,其典型症状为病鱼肝、脾、肾等内脏出现白色点状结节,病死率高达45%,主要危害乌鳢、斑鳢和杂交鳢等3种养殖鳢科鱼类,引起大量死亡,严重危害鳢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罗非鱼

罗非鱼也出现舒伯特气单胞菌引起内脏类结节病的报道,表明该菌感染水生动物的宿主范围进一步扩大,具有危害多种鱼类的潜在风险。

更多的水产动物

另外,近年来舒伯特气单胞菌在蛙、金鱼等多种淡水观赏鱼、虾和贻贝体内多次被分离到,对这些水产动物的健康养殖也构成了潜在的威胁。

感染症状

舒伯特气单胞菌感染鱼类会出现败血症或内脏类结节

败血症症状与细菌性败血症相似,主要表现为患病鱼鳍基部充血、腹腔积液,肠壁充血、发炎等。败血症症状在舒伯特气单胞菌感染的所有水生动物中都有可能出现,目前报道的舒伯特气单胞菌感染的鳖、淡红墨头鱼和虹鳟均主要表现为这种症状。

内脏类结节症状则是感染鳢科鱼类的典型特征,内脏类结节症状主要表现为体表无明显特征或出现少量红点,肝、脾、肾等器官肿大,并在表面出现白色结节,结节直径约为0.5mm~2.2mm。

近年来报道的鳢舒伯特气单胞菌病都主要表现这种症状,目前引起乌鳢、斑鳢、杂交鳢和罗非鱼发病的舒伯特气单胞菌株均能在回归感染中复制出与自然发病相似的类结节症状,但人工感染斑马鱼只能引起败血症症状,不能复制出类结节症状,这表明引起内脏类结节病的菌株具有宿主特异性。

鳢舒伯特气单胞菌病可以出现败血症和内脏类结节两种症状,这可能与病原菌的感染浓度有关系,用鳢源舒伯特气单胞菌感染杂交鳢,高浓度菌液感染的病鱼第2天出现急性死亡,死亡鱼类出现腹水,肝、脾、肾肿大等败血症症状,内脏无类结节,而低浓度菌液感染后第3天的病鱼内脏开始出现类结节症状,第7天未死亡的鱼类也发现有内脏类结节症状,分析原因可能是高浓度病原菌攻毒导致宿主急性死亡,还未来得及形成类结节症状,这提示我们在养殖过程中,不能单从类结节症状的有无去诊断鳢舒伯特气单胞菌病。

典型病症之肝脏白点(图片来源鱼顺快讯)

诊断及检测方法

疾病的诊断是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和病原鉴定综合分析得出的结果。

舒伯特气单胞菌引起的内脏类结节病感染对象主要为鳢科鱼类,该病一般发生在高温季节,发病较快,病程较短,其感染特征为:病鱼体表无症状或有少量点状出血点,肝、脾、肾等内脏器官肿大,有白色点状结节,结节涂片后可见大量革兰氏阴性短杆细菌。

诺卡氏菌病是养殖鳢科鱼类主要病害之一,该病的典型症状也是在宿主肾脏、肝脏、脾脏、心脏、鳔和肌肉等内脏器官表面形成黄色或白色小结节。

由于两种疾病都在养殖鳢科鱼类中流行,典型症状均为内脏结节,在实际养殖过程中很容易误诊,错误用药,耽误疾病的治疗,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舒伯特气单胞菌病与诺卡氏菌病的症状区别为:舒伯特气单胞菌病病程短,发病时体表无明显变化,类结节主要出现在肝、脾和肾,结节柔软、边界不清晰;诺卡氏菌病病程较长,一般患病鱼的体表皮肤和肌肉溃烂,结节可出现在鳃、肌肉、肝、脾、肾、肠等几乎所有的组织器官,结节边缘界限清晰,比正常组织更坚硬。

感染诺卡氏菌病的鱼

形态学特性结合生理生化特性分析是鉴定病原菌常用的方法,但由于不同来源舒伯特气单胞菌的株型差异,可能会出现鉴定不准确的现象,有研究报道用微生物鉴定分析仪把舒伯特气单胞菌错误鉴定为海鱼弧菌;也有报道微生物鉴定分析仪把舒伯特气单胞菌GC1株错误鉴定为维氏气单胞菌。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通过对保守基因的进化分析,从分子水平进行细菌的分类和鉴定的方法已经广泛应用于疾病的诊断。

病原的检测方法是疾病的诊断、防控和流行病学研究的重要工具。目前舒伯特单胞菌检测方法研究主要集中在分子生物学检测水平。

为快速准确地检测鳢源舒伯特气单胞菌,刘春等建立了致病性舒伯特气单胞菌的双重PCR检测方法,该方法能区分对鱼类不致病的人源菌株ATCC和致病菌株WL-2,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敏感性;舒伯特气单胞菌荧光定量检测方法可以较好地应用于舒伯特气单胞菌的检测和诊断;舒伯特气单胞菌的TaqManMGB荧光定量检测方法,用该方法研究了舒伯特气单胞菌在鱼体内各器官中的载量变化情况。由于舒伯特单胞菌病近年才在水产养殖动物中流行,其病原检测方法研究起步较晚,研发细菌学、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等不同类型的检测方法对于该病诊断与致病机制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展望及现况

近年来,有关舒伯特气单胞菌分离和检测的报道越来越多,特别是在水产养殖中,舒伯特气单胞菌引起的内脏类结节病是鳢科鱼类最严重的疾病之一。

目前,舒伯特气单胞菌病的防控难点首先在疾病诊断方面,该病早期表观症状不显著,被感染鱼类不易在早期被发现而得到及时治疗,而且该病症状与诺卡氏菌病很难区分,容易误诊。

其次,舒伯特气单胞菌病的典型症状是形成类结节,其致病机理可能与常见的气单胞菌败血症病有所不同,其结节结构与诺卡氏菌和分支杆菌感染形成的肉芽肿相似,现有的药物防控方法效果不甚理想,导致该病的大规模流行,推测部分舒伯特气单胞菌能在类结节中存活,而治疗的药物不能进入类结节中杀灭病原菌,有待进行病原菌与宿主互作关系研究,以解决该问题。

另外,作为水产养殖中的一种新发疾病,舒伯特气单胞菌病相关的基础研究薄弱,亟需加强对该病流行病学、致病机理以及疫苗开发等相关研究。

?

由于舒伯特气单胞菌引起的病症难以诊断和治疗

养殖时应多注重水质的消毒并防范外来病菌

若已经确诊,

治疗方案上,应以水体消毒与内服抗菌相结合。

建议做好改底调水工作,

并定期内服相应的动保产品增强体质,

以免复发。

参考资料:《舒伯特气单胞菌研究进展刘春等》

责任编辑

水产先声

文章撰写

水产先声

▼往期精彩回顾▼“南极磷虾粉”能取代“鱼粉”登上王座吗?黑马杀出!南极磷虾粉VS鱼粉!南极磷虾,南极的精灵

转载声明

本文为“水产先声”独家所有。如需转载,请在文章之首注明出处。稿件投递、转载授权、广告投递,请联系(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engzhouseo.net/zzbx/8569.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