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特应性皮炎常见问题的解答Qamp

Q特应性皮炎是一种什么类型的疾病?A

特应性皮炎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患者往往有剧烈瘙痒,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本病通常初发于婴儿期,1岁前发病者约占全部患者的50%,该病呈慢性经过,部分患者病情可以迁延到成年,但也有成年发病者。在发达国家本病儿童中患病率可高达10%~20%。在我国,20年来特应性皮炎的患病率也在逐步上升,年学龄期青少年(6~20岁)的总患病率为0.70%,年10城市学龄前儿童(1~7岁)的患病率为2.78%,而年上海地区流行病学调查显示,3~6岁儿童患病率达8.3%(男8.5%,女8.2%),城市显著高于农村(10.2%比4.6%)。

特应性皮炎的发病与遗传和环境等因素关系密切。父母亲等家族成员有过敏性疾病史者,患本病的概率显著增加,遗传因素主要影响皮肤屏障功能与免疫平衡。本病患者往往有Th2为主介导的免疫学异常,还可有皮肤屏障功能的减弱或破坏如表皮中丝聚蛋白减少或缺失;环境因素包括环境变化、生活方式改变、过度洗涤、感染原和变应原等。此外,心理因素(如精神紧张、焦虑、抑郁等)也在特应性皮炎的发病中发挥很大的作用。

Q特应性皮炎发病原因?A

特应性皮炎确切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一般认为是在遗传因素基础上,由于变应原进入和微生物定植(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马拉色菌),形成皮肤免疫异常反应和炎症,引发皮疹和瘙痒,而搔抓和过度洗涤等不良刺激又可进一步加重皮肤炎症。特应性皮炎的异常免疫反应涉及多个环节,如朗格汉斯细胞和皮肤树突细胞对变应原的提呈、Th2为主的异常免疫反应、调节性T细胞功能障碍、IgE过度产生和嗜酸性粒细胞升高等。此外,角质形成细胞产生细胞因子和炎症介质也参与了炎症反应等。非免疫性因素如神经-内分泌因素异常也可参与皮肤炎症的发生和发展。

Q

特应性皮炎有哪些临床表现?

A

特应性皮炎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最基本的特征是皮肤干燥、慢性湿疹样皮炎和剧烈瘙痒。本病绝大多数初发于婴幼儿期,部分可发生于儿童和成人期。根据不同年龄段的表现,分为婴儿期、儿童期和青年与成人期三个阶段。

婴儿期(出生至2岁):表现为婴儿湿疹,多分布于两面颊、额部和头皮,皮疹可干燥或渗出。

儿童期(2~12岁):多由婴儿期演变而来,也可不经过婴儿期而发生。多发生于肘窝、胭窝和小腿伸侧,以亚急性和慢性皮炎为主要表现,皮疹往往干燥肥厚,有明显苔藓样变。

青年与成人期(12岁以上):皮损与儿童期类似,也以亚急性和慢性皮炎为主,主要发生在肘窝、胭窝、颈前等部位,也可发生于躯干、四肢、面部、手背,大部分呈干燥、肥厚性皮炎损害,部分患者也可表现为痒疹样皮疹。

Q怎么判断得的是湿疹还是特应性皮炎?A

湿疹是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一种具有明显渗出倾向的炎症性皮肤病,明显瘙痒,容易复发,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湿疹临床表现可以分为急性期、亚急性期、慢性期。

急性期:表现为红疹水肿基础上粟粒大丘疹,丘疱疹、水疱、糜烂及渗出。

亚急性期:表现为红肿和湿疹皮肤渗出减轻,糜烂面结痂脱屑。

慢性期:表现为粗糙肥厚,苔藓样改变,可伴有色素改变,手足部湿疹可伴发甲改变。皮疹一般对称分布常反复发作自觉症状为疹痒,甚至剧痒。

特应性皮炎有家族发病史,家里父母亲或者兄弟姐妹有发病的。湿疹不一定,湿疹很复杂,可以各种各样的原因,湿疹病人可以在任何年龄段都发病,这一两年发病,没有家族史的,这种病人就是湿疹,不是特应性皮炎。特应性皮炎有明显的症状,发病比较早。

施医生临床发现,很多被临床医生诊断或家长认为是湿疹的患儿,其实大部分是非典型的特应性皮炎。需要进一步的询问病史和跟踪观察,最后都会发现符合特应性皮炎的表现。

Q奶癣”是种什么疾病?A

奶癣又称婴儿湿疹,本病是婴儿常见的一种皮肤病,祖国医学称为奶癣。是发生在婴儿头面部的一种急性或亚急性湿疹。近来认为是特应性皮炎的婴儿型,施医生在临床中观察到并非所有的婴儿湿疹都是特应性皮炎。有一部分病人,在6个月至2岁内可以自行消退。此病与母乳没有关系,很多家长认为与母乳喂养有关,而改为人工喂养,这是不可取的。

Q特应性皮炎一定儿童才会患病吗?A

特应性皮炎疾病通常初发于婴儿期,1岁前发病者约占全部患者的50%,该病呈慢性经过,部分患者病情可以迁延到成年,但也有成年发病者。

婴儿期:皮损多分布于两颊、额部和头皮,皮疹以急性湿疹表现为主,后逐渐蔓延至四肢伸侧;儿童期:多由婴儿期演变而来,也可不经过婴儿期而发生,多发生于面颈、肘窝、腘窝和小腿伸侧,以亚急性和慢性皮损为主要表现,皮疹往往干燥肥厚,有明显苔藓样变;青少年与成人期:皮损与儿童期类似,也以亚急性和慢性皮炎为主,主要发生在肘窝、腘窝、颈前等部位,也可发生于躯干、四肢、面部、手部,大部分呈干燥、肥厚性皮炎损害,部分患者也可表现为痒疹样;

老年期是近几年来逐渐被重视的一个特殊类型,男性多于女性,皮疹通常严重而泛发,甚至出现红皮病。

Q多种蛛丝马迹提示您家的孩子有可能患了特应性皮炎?A

特应性皮炎患者有一些有助于疾病诊断的特征性表现,包括皮肤干燥、鱼鳞病、毛周角化、掌纹症、眼睑湿疹、手部湿疹、乳头湿疹、盘状湿疹、汗疱疹、唇炎、复发性结膜炎、眶下褶痕、眶周黑晕、苍白脸、颈前皱褶、鼻下和耳根皱褶处湿疹、皮肤白色划痕症、出汗时瘙痒、对羊毛敏感等。

此外,部分患者还同时有其他特应性疾病,如过敏性哮喘、过敏性鼻炎,部分患者有明显的异种蛋白过敏,如对部分食物蛋白(肉、蛋、奶、坚果等)或吸入物(粉尘螨、屋尘螨等)过敏。这些特征对特应性疾病的诊断都有重要价值。

我国研究数据显示,16.7%的AD患者同时患有哮喘,33.7%同时患有过敏性鼻结膜炎,这些皮肤以外过敏性疾病的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此外,由于长期慢性炎症反应,慢性病程患者合并发生精神神经系统疾病、炎性肠病、类风湿性关节炎、心血管疾病和淋巴瘤风险明显增高。

Q你家的孩子病情轻重的判断?A

临床上也可采用简单易行的指标进行判断,如:轻度为皮疹面积小于5%;中度为5%~10%,或皮疹反复发作;重度为皮损超过10%体表面积,或皮炎呈持续性,瘙痒剧烈影响睡眠。疾病严重度评估可作为制定治疗方案的依据。

Q特应性皮炎可以完全治愈吗?A

从十几年的临床观察来看,确实有一部分患者可以被治愈,或者是自愈。有一部分被治愈患者追踪到成年也未见复发。期间有2个被发现最可能治愈的时间段,一个是7-8岁、另一个14-16岁。有一部分病人过敏性鼻炎仍然继续存在。

Q特应性皮炎临床是如何治疗的?A

基础治疗:

1.沐浴:基础皮肤护理对特应性皮炎的治疗非常重要,沐浴有助于清除或减少表皮污垢和微生物,在适宜的水温(32~40℃)下沐浴,每日1次或两日1次,每次10~15min。推荐使用低敏无刺激的洁肤用品,其pH值最好接近表皮正常生理(pH约为6)。皮肤明显干燥者应适当减少清洁用品的使用次数,尽量选择不含香料的清洁用品。沐浴结束擦干皮肤后即刻外用保湿剂、润肤剂。

2.恢复和保持皮肤屏障功能:外用润肤剂是特应性皮炎的基础治疗,有助于恢复皮肤屏障功能。润肤剂不仅能阻止水分蒸发,还能修复受损的皮肤,减弱外源性不良因素的刺激,从而减少疾病的发作次数和严重度。每日至少使用2次亲水性基质的润肤剂,沐浴后应该立即使用保湿剂、润肤剂,建议患者选用合适自己的润肤剂。

外用药物治疗:

1.糖皮质激素:局部外用糖皮质激素(以下简称激素)是特应性皮炎的一线疗法。外用激素种类多,经济、方便,疗效肯定,但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根据患者的年龄、皮损性质、部位及病情程度选择不同剂型和强度的激素制剂,以快速有效地控制炎症,减轻症状。

2.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此类药物对T淋巴细胞有选择性抑制作用,有较强的抗炎作用,对特应性皮炎有较好疗效,多用于面颈部和褶皱部位。

3.外用抗微生物制剂:由于细菌、真菌定植或继发感染可诱发或加重病情,对于较重患者尤其有渗出的皮损,系统或外用抗菌素有利于病情控制。

4.其他外用药:一些其他软膏等对特应性皮炎也有效,生理氯化钠溶液、1%~3%硼酸溶液及其他湿敷药物对于特应性皮炎急性期的渗出有较好疗效。

系统治疗:

1.抗组胺药和抗炎症介质药物:对于瘙痒明显或伴有睡眠障碍、荨麻疹、过敏性鼻炎等合并症的患者,可选用第一代或第二代抗组胺药,其中第一代抗组胺药由于可通过血脑屏障有助于患者改善瘙痒和睡眠。

2.系统抗感染药物:对于病情严重(特别是有渗出者)或已证实有继发细菌感染的患者,可短期(1周左右)给予系统抗感染药物,可选用红霉素族、四环素族或喹诺酮类抗菌素,尽量少用易致过敏的抗菌药物如青霉素类、磺胺类等。

3.糖皮质激素:原则上尽量不用或少用此类药物。对病情严重、其他药物难以控制的患者可短期应用,病情好转后应及时减量,直至停药,对于较顽固病例,可将激素逐渐过渡到免疫抑制剂或紫外线疗法。应避免长期应用激素,以防止激素的副作用,病情控制后减量勿过快,减药或停药过快可导致病情反跳。

4.免疫抑制剂:适用于病情严重且常规疗法不易控制的患者。

5.其他:甘草酸制剂、钙剂和益生菌可作为辅助治疗。

生物制剂可用于病情严重且常规治疗无效的患者。

中医中药:应根据临床症状和体征,进行辨证施治。在中医中药治疗中也应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

紫外线疗法:紫外线是治疗特应性皮炎的有效方法,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和UVA1安全有效,因而使用最多,也可用传统的光化学疗法(PUVA),但要注意副作用。光疗后应注意使用润肤剂。6岁以下儿童应避免使用全身紫外线疗法。

Q特应性皮炎治疗周期有多久?A

本病是多基因的遗传疾病,需要长期的治疗。在常规治疗后,瘙痒和皮疹得到明显的控制后,免疫功能和体质的调理显得尤为重要。一部分患者可以被治愈,另外一部分进入成年期。

Q除了药物治疗外,我们还需要注意一些什么?A患者内衣以纯棉、宽松为宜;应避免剧烈搔抓和摩擦;注意保持适宜的环境温度、湿度,尽量减少生活环境中的变应原,如应勤换衣物和床单、不养宠物、不铺地毯、少养花草等;避免饮酒和辛辣食物,避免食入致敏食物,观察进食蛋白性食物后有无皮炎和瘙痒加重。Q特异性皮炎患者日常饮食有何讲究?A

急性发作期要避免热性的易过敏的食物、含酒精、辛辣的食品或有明确过敏的食物。

稳定期可以尝试各种食物,如发现有可能引起病情加重的食物,暂时排除饮食范围。临床发现特应性皮炎的饮食食物无需太多的禁忌。

Q家有患儿家长如何应对?A

家有特应性皮炎患者的家长是一种考验,因为此病时间持久、病情反复、饮食的调节、皮疹的护理、因瘙痒而导致情绪不稳定影响休息、影响学习、影响发育、尤其是夜晚因瘙痒、抓搔而影响父母亲的休息,影响工作。长期以往,也影响家长的心身健康,建议是家长认清疾病、了解疾病、接受疾病,尽量缓解自己的焦虑,在心理上安抚患儿,减低痒阈,更有利于患儿的恢复。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engzhouseo.net/zlff/8000.html